没孩子天生是不喜欢音乐的!每个孩子对于音乐有什么区别在于,有一些孩子对音乐具备天生的敏锐,有一些孩子天生善于音乐的赏析,有一些孩子天生对某种乐器具备学会能力??。
但不幸的是,即便每一个人都拥有了与生俱来的对音乐的天然兴趣,不少人却难逃脱天性被绞杀的霉运。有时候,绞杀孩子音乐兴趣的元凶,恰恰是老师、父母奉作“真理”的需要和办法。
1、教的“元凶”
老师只教手型、动作,不教“音乐”
老师只教“符号”的认识,不教“音乐”老师只教“音的对错”,不教“音乐”老师只教“应该的音乐”,不教“每个人心中的音乐”歆然教育 在平常的教学中对老师都有着极高的需要。
2、练的“元凶”
只不过按“做完作业”的态度训练,从未按我们的兴趣去训练;
只不过按“训练N遍”的任务训练,从未按自己想表达得更好的目的训练;只不过以“考级”目的及其曲目训练,从未为舞台表演的精彩去训练;只不过按“熟练”为标准训练,从未打造以“演奏得更美”的规范去训练;
3、督的“元凶”
父母以所谓“严格”方法的家庭督学、督练,致使亲子关系紧张父母以“诱导性谈条件”方法的家庭督学、督练,致使学习功利化父母以“炫耀性”心态与方法进行家庭教育,致使孩子产生“炫耀工具”的自我认定混淆
所以平常有空的时候歆然教育的老师们都会和指导父母如何和孩子去交流,如何陪孩子去练琴。
4、考的“元凶”
只为考级而学习,并且,一年只练考级曲目
父母、学生只以考级为目的,从未体验过演奏钢琴所带来的享受音乐的愉悦学习钢琴并非只为了考级,而是提升孩子的音乐素养。
5、演的“元凶”
从未体验过舞台表演,因而缺少寻得共鸣和认可的窗口有过上台表演的机会,但没获得过在舞台上的成功感,反而徒增紧张情绪和重压
有过上台表演的经验,但没表演形式的丰富性体验,因而无从体验表演所带来的荣誉感。